日常餐桌上的大鱼大肉,外出聚餐时少不了的麻辣重口味,工作应酬间的酒水小菜——这些习惯看似寻常,却常常给胰腺带来额外负担。再加上不规律作息、缺乏锻炼,久而久之,胰腺疾病也就悄悄找上门来。
胰腺癌被称为「癌中之王」,五年生存率不足 10%,已成为我国致死人数排名第六的恶性肿瘤,其恶性程度高、早期症状隐匿,超过 80% 的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,错失手术机会;即便接受了手术,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也极高。
也正因为如此,全球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更早的诊断、更精准的治疗来改变患者的结局。在这一领域,日本拥有较为先进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治疗经验,其中就包括东京医科大学病院消化内科主任——糸井隆夫教授,他是胰腺疾病诊疗方面的权威专家。

糸井隆夫——为医疗事业不断创新
糸井隆夫教授不仅在临床一线不断创新,也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。作为日本消化内镜领域的领军人物,他始终坚持「创造」的理念,勇于尝试新方法,拓展新领域。

在临床技术创新方面,糸井教授开发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。这种方法为因癌症等导致消化道梗阻的患者开辟新的通路,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更为微创且高效。
他将该技术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全球权威的《GIE》(美国消化内镜学会官方期刊)上,并多次登上杂志封面,至今已有七次之多。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并投入临床应用,他的手术演示在全球受到高度关注,累计已在海外完成超过100场现场手术直播,从印度孟买到台湾、再到美国佛罗里达,几乎走遍世界。
东京医科大学病院消化科的独特实力
作为日本乃至世界领先的胰腺、胆道疾病诊疗中心,东京医科大学病院的优势在于:
-
快速无缝衔接:从诊断、手术到后续随访,内科与外科团队紧密协作,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。
-
复杂病例处理:许多因胆管结石或手术后并发症导致「无解」的患者,在这里通过内镜治疗找到了新希望。
-
创新疗法走在前沿:EUS 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:仅需约 15 分钟完成,创伤小,适用于晚期癌症引发的梗阻问题。
-
高强度聚焦超声(HIFU):通过聚焦超声波精准消融肿瘤,日本经验最为丰富,疗效突出。
-
纳米刀治疗:针对肝癌、胆管癌的尖端疗法,精准杀伤肿瘤,保留重要结构。
-
内镜下无水乙醇注射:用于小型、低度恶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,微创、安全。
这些先进技术,使得许多本已「没有选择」的患者重新看到了治疗希望。
在糸井隆夫教授的带领下,东京医科大学医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
-
2024年一年内窥镜手术共完成3237例。
-
过去 5 年(2020年-2024年)累计约 6230 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(ERCP)治疗,这是消化内科最高难度的操作之一。
糸井隆夫教授谈《慢性胰腺炎的症状、原因和治疗——多少量的酒精会增加患胰腺炎的风险?》
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以持续较长时间的钝痛、重度疼痛为特征的疾病,尤其是在左背部和太阳神经丛。酒精是最常见的病因,一旦患上慢性胰腺炎,患胰腺癌的风险将比健康人群高出8至26倍。
慢性胰腺炎——酒精是主要原因

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疾病,胰腺持续发炎,导致被破坏的细胞变硬并纤维化,从而导致胰腺失去自然功能。
为什么会得慢性胰腺炎?
-
喝酒: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每天喝相当于80克纯酒精(大约不到4杯清酒或4瓶啤酒),坚持十年以上,就足够让风险大幅增加。
-
其他因素:胆结石掉到十二指肠、胰管堵塞、血脂异常等,也会诱发。还有的人一开始是急性胰腺炎,后来慢慢拖成了慢性。
-
遗传性胰腺炎:这是一种先天的情况,跟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有关。孩子从小就会反复腹痛、腹泻、呕吐,大约一半的病例最后会发展成慢性胰腺炎。
从数据上看:
-
整体病因:酒精相关 56%,原因不明 18%,其他(胆结石、血脂异常等)7%
-
男性:酒精占到约70%
-
女性:原因不明最多(45%),酒精相关约24%
慢性胰腺炎的症状

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是腹部以太阳神经丛为中心的刺痛。而慢性胰腺炎则会导致左侧背部和太阳神经丛出现相对较重的钝痛。许多患者在夜间也会出现背痛。
此外,与急性胰腺炎不同,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腹泻和体重减轻。虽然不常见,但也可见脂肪便,呈淡黄色,漂浮在水中。稀便的原因是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的细胞(胰腺外分泌细胞)受损导致吸收不良。
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风险
慢性胰腺炎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 8 至 26 倍,这主要与长期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有关。而遗传性胰腺炎患者的风险更高,约为普通人的 50 倍。
慢性胰腺炎常伴有糖尿病
胰腺既有外分泌功能(分泌含有消化酶的胰液),也有内分泌功能(分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)。当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纤维化并破坏这些功能时,血糖水平就难以调节,往往会发展为糖尿病。
在慢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,有一个典型的线索提示胰腺癌的发生:原本控制良好的血糖突然出现波动,而进一步的 CT 检查发现了胰腺癌。因此,建议糖尿病专科医生在遇到血糖控制异常的病例时,应考虑胰腺病变的可能。由于超声对胰腺成像不够清晰,最好采用增强 CT 进行评估。
因此,在慢性胰腺炎的管理中,需要消化科、糖尿病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,及时共享信息,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胰腺癌。
慢性胰腺炎的检查与诊断
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:
1. 影像学检查
-
腹部超声 / CT:最常见的初步检查手段。如果发现胰腺钙化或结石,一般即可确诊。
-
MRCP(磁共振胰胆管成像):利用 MRI 同时显示胰管和胆管,无创,逐渐替代高风险的 ERCP。
-
ERCP(逆行胰胆管造影):因创伤性大、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高,目前仅在个别需要治疗胰管狭窄或取石时使用。
2. 内镜检查
-
EUS(内镜超声):微创、负担小,可以清晰观察胰腺实质和结石,是诊断慢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检查之一。
-
EUS 弹性成像:用于评估胰腺纤维化程度,未来应用前景较好。
-
EUS-FNA(细针穿刺活检):仅在难以与胰腺癌区分时使用,用于获取胰腺组织样本。
3. 功能学检查
-
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:检测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是否减少,一般在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评估功能时进行。
糸井隆夫建议: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
作为医生,我必须强调,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说,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,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戒酒。酒精对胰腺的负担远远超过高脂肪食物,因此,戒酒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首要措施。
饮食方面,低脂饮食仍然很重要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患者因为害怕疼痛和腹泻,往往自觉避免高脂肪食物,因此医生通常不需要给出过于严格的限制。相比之下,戒酒往往更难做到,这也是慢性胰腺炎管理中的一个挑战。
在临床实践中,我会向患者解释慢性胰腺炎治疗的长期成本和必要性,并提出明确的生活方式建议,例如:「如果不能戒酒,病情可能继续恶化,医疗干预也会受到限制。」许多患者正是因为理解了这一点,才能真正下定决心戒酒,从而保护胰腺功能。
我想告诉患者和家属:酒精对胰腺的损害远大于高脂饮食。只有尽早戒酒,配合合理饮食和治疗,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